“如果真能提供,我就是豁出去这张老脸也能寻摸回来,老匠人找不着,学徒还是能找到的。”刘主薄把胸口拍的震天响。
那就行了,宋朗旭的要求不高,先寻到匠人做出样品来,打响名气后在说其他也不迟。
刘主薄便打算去继续寻找匠人。
匠人的事还能说不急在一时,还有另外一件事就是迫在眉睫了,那就是给照城百姓多加个副业。
为什么很多乡民能够满足温饱,却拿不出更多的银钱呢?因为种地是一件断断续续,离不得人的事情,隔上一段时间就要除草捉虫,灌溉施肥,差不多占满了全部时间,除非等到秋收,乡民才能空出手来,去城里找个短工贴补家用。
最适合村民的副业,其实是养殖,在农闲空隙就能干完,还不耽误地里的活儿,更能多给他们添一口吃的。
宋朗旭想了很久,大型的牲畜耗费草料,不如养小型的鸡鸭,还能产鸡蛋鸭蛋增加营养,再合适不过。
早在京城时,他就实验过炕上孵蛋,成功后记录好方法,只等着到时交给赵师兄,不过没想到是他亲自来交的。
赵辰之过来凑热闹:“这个法子真的能够孵蛋?”
“当然,一般的母鸡一次只能孵十几个蛋,再多的话蛋容易坏,还孵不出。而火炕一次能够孵好几百个,效率提高了几十倍。而养鸡养鸭其实也简单,照城到处都是草地,就算是十岁的孩子也可以赶着鸡鸭到草地上,等到晚上再把鸡鸭赶回去,并不会占用多余的劳动力。等到鸡鸭养到一定规模,蛋可以做成各种咸蛋变蛋,鸡肉鸭肉都能吃,好处多的数不完。”宋朗旭对着赵辰之侃侃而谈,可见他早就想过无数遍。
赵辰之自然相信小师弟的能力,“这事能做,那我这就去找人来做?”
“不急不急,我有一个想法,不知道师兄觉得可行吗?”宋朗旭附耳说了一些话,赵辰之眼睛一亮,“好!这事就这么办!”
不光能够推广火炕孵蛋的事,还能再次宣扬衙门的威名,一箭双雕啊!
*
照城内除了原住民,其实还有一小半是各地迁移来的流民,在别的地方无地无房,为了博一个出路才来照城的,因为这里会给流民优惠政策,分发开荒后的田地,还免了三年税。
但是也意味着,他们的家底子比较薄,甚至不少人都还欠着外债,只等秋收后还钱。他们的家庭犹如风中芦苇,一阵风就能压倒。
这天,村长通知这些流民衙门开会,说是有什么新政策要宣布,流民们惴惴不安,带着对未来的担忧到了衙门。
毕竟普通人都害怕衙门的威严,有事是打落牙和血吞也不愿意去衙门的。
到了照城衙门,刘主薄接待了他们,在流民们的担心中宣布一个消息,知州老爷也担心他们的生计问题,所以特意请教了有经验的学究,求来了养鸡鸭之法,特意来教他们。
流民里有胆大的,提着声音问:“还有人会研究怎么养鸡啊?那些先生们不都是研究学问的吗?”
他们还没听过有人研究这个哩。
刘主薄认识那个问话的,关系还不错,白了那人一眼:“怎么没有?那位先生跟知州老爷还是一个师门的呢!之前那个养猪的,大家知道吧?”
当初赵辰之进贡猪头给皇上的事,可是传遍了整个照城,凡是照城人就没有不知道的,有这个现成的例子在,对于养鸡鸭的事情,流民们多了几分信心。
刘主薄顺嘴提了一句,“等到大家条件好了,大人还打算公开养猪的法子,还有养牛养马的。”
因为这些大型牲畜草料耗费多,平民家庭养殖困难,暂时还不适合推广,所以赵辰之只是在郊外搞了一个小型养殖作坊,给当地百姓提供肉类供应。
刘主薄这么一顺嘴,话题完全歪掉了,流民们都去讨论养牛猪的事情去了,毕竟多一头牛就等于多了一个壮劳力啊!那能省多少力气。
刘主薄连忙控制气氛,“这都是以后的事儿,先不急着聊,这次养鸡,你们一家出一个人来学,等学会了再交给家里人,一定要用心学啊!”
流民们再次端正神色,连连保证自己一定会用心,毕竟是关系到生计的事情,他们当然上心。
刘主薄强调过后,就跟他们约好一天后,按时到城外的作坊里“听课”。
流民们各怀心思回了家,但是他们有志一同的,打算认真学习,毕竟荒年也饿不死手艺人,知州大人大发慈悲让他们学,他们感激还来不及呢。
*
孵化一窝鸡蛋,大约需要二十一天,孵化一窝鸭蛋需要二十八天,但是养鸡的人家更多。
刘主薄就选了几百枚鸡蛋来做实验,放在赶工出来的矮炕上,点燃了柴火控制温度。
这时代又没有温度计,对于温度的把控全靠人工,这刘主薄也是个能人,他自己把控不好就专门请了个瓦窑的人来控制问题,也算是术业有专攻了,瓦窑匠对这点小事还不是手来擒来?
对于孵化过程的一些要点和注意事项宋朗旭都是提前备注过的,怎么选蛋怎么观察,种蛋的每日变化等等,无一不详细,刘主薄只需要照本宣科就行。
不过那瓦匠真是有趣,对着孵蛋的炕摸来摸去十分感兴趣,觉得这东西不光能拿来孵蛋,刘主薄不明所以,只能先含糊的糊弄过去。
第七十九章
孵蛋的事情一切顺利, 刘主薄只要按照手册上的记录,那就不会出错。
而衙门这边接了好些帖子,提出想要拜会知州大人, 又恰逢节日, 按理说是要宴请宾客, 与民同乐的。
赵辰之看完帖子都乐了, “这是冲你来的。”
毕竟宋朗旭才来了短短时日,赵辰之行事作风大改不说, 还真让做出了点成绩,那些乡绅们也不是傻子,当然想要过来探探底。
“看就看呗, 我又不是见不得人,这么英俊潇洒的长相给他们看, 还是我吃亏了呢!”宋朗旭故意说着。
赵辰之心知他是在开玩笑,狠狠白了他一眼。又有些舍不得, 再次叮嘱:“这些乡绅都是地头蛇,彼此关系错综复杂不说,大多数还跟夜耀国有点不清不楚的关系, 虽然不用害怕他们,对付起来也麻烦的紧, 惹急了他们,他们就跑路了,真是癞□□趴脚面, 毒不死人恶心人。”
这就要从照城的来历说起,照城正好位于几国交界, 各国人混居,风俗习惯乱的是一塌糊涂, 二
十年前才收入大江朝的版图。而之前的长官就是过来混日子的,得过且过,混满三年就使出浑身解数求吏部调离,把嫌弃写的明明白白。
也因此,乡民对衙门并不是十足的信任,铁打的地主流水的知县,遇到事情该去找哪个,他们心里很清楚。
好在现在这种情况改善不少,通过肥料的事情,初步建立起乡民对衙门的信任,只要举措得当,总有万众归心的一天。
宋朗旭倒是对这些乡绅起了些兴趣,这些人跟旁的乡绅难道有什么不同?所以对于宴会的事,他并不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