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交心(1 / 2)

李东升苦笑道:“那怎么办?他官大他说了算啊。只能安抚吧,也算是打一棒子给个糖。我是这么想的。。。。”

听完了李东升的构思,乔师望越琢磨也越觉得这个思路可行:“在长安的时候就听说你惊才绝艳,果然名不虚传。实话跟你说吧,陛下让我来做这个安西都护之职,我其实是非常不情愿的。高昌离大唐几千里,路途遥远,又没有什么大的产出,就这么一个弹丸之地,在周围这些居心裹测的邻居里,其实是非常不安全的。但是陛下说这里没有我去安抚不行,而且答应我只做两年就回长安,我才过来的。现在听了你的计划我觉得这要是能实现的话那简直就是为我大唐开疆拓土,以后定能名垂青史!”

李东升端了杯茶过去说道:“都护大人过奖了,以后西域这个地方都要种棉花、葡萄,粮食是稀缺之物,都护大人在长安人脉广,还请你多多筹措,以解西域缺粮之苦。哈哈!”

二人相视大笑,气氛甚是融洽。李东升这么说就是以后西域这里的粮食生意就让他来做,自己不插手了。在这里玩上两年,礼物收着,生意做着,也是一件美事。李东升心里也是高兴,用一个粮食生意就把他打发了,以后自己的棉布就不会有掣肘,自己的西域政策也能推行的下去,也算是完美了。

安抚好了顶头上司,也分配好了利益,李东升又开始考虑他的造船大计,他其实也隐瞒了很多没有说。那就是产量跟销售的问题。先不说定襄哪里有毛毡厂,就说现在西域这里羊毛的产量也会慢慢的增加,有没有这么多钱收购?毛绒、毛毡增加的产量,要卖到什么地方?现在大唐也是农业社会,就是真正有需求也是有限的,这个棉布出来还要挤占一部分羊毛制品的销售,只有扩大自己的销售区域才能保证这些货物的销量,然后回款再这么循环。什么高句丽、百济、新罗、倭国都可以卖过去,这些地方虽然穷,但是穷庙也有富方丈啊。

他回忆起隋朝征高句丽时的军舰,对于后人来说简直超乎想象。据《资治通鉴》卷一七六记载,杨素在永安督造的战舰,船身高十七米以上,上层建有五层楼,高二十七米有余,可容纳八百名战士。战舰的前后、左右装有六枝拍杆,用于袭击敌船、拍打敌人。

负责操控船只的有专门的水手,还有各种仆役。可以容纳五百名士兵的船实际上面有**百人,而可以容纳八百名士兵的军舰更是能装一两千人。这种巨大的战舰对李东升来说是没有必要的,他只要能装四五百人就可以了。

但是这种船有很多弱点,比如速度慢,比如换帆慢等,在李东升心中目前最适合他的帆船就是盖伦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