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平步青云(中)(2 / 2)

里面只有一尊一尊的雕塑画像。

近千年大汉的历史,那些被封为异姓王的真正救大汉于水火的人,天子为其亲立雕塑,而那些居功至伟,封侯拜相之人,便将他的画像,高高的挂在阁中。

这是大汉的英灵堂,是大汉的忠骨。

而那些真的与云霄阁触手可及的人,又有哪个不去幻想着自己的有朝一日呢?

为何左相大人会想到这里,因为最近的被纳入阁中的那位,叫做楚鹿潭,而且是唯一一位,尚在人世时,便被列入阁中。

最有感慨的那一位,也是前朝的老官,可以说是如今大汉的长青树,老太傅,当今儒家的领军人物,他亲自注解了儒家经典不知多少,更广为流传的便是他那处堪比圣人教化之功的杏坛讲座。

还未入朝之时,便已经为天下儒生所敬仰,游历诸国,每开讲坛,便有传说中的杏树自其讲座之下破土而生,人们不称其为杏坛,便改称小杏坛,如今更是有许多大儒联名发声,遵老太傅为大汉一圣。

要说当今天下考生遍地,人人都愿靠着科举,踏入官途,而唯有儒生,才是最为正统的官员必修。

儒法并施,这才是太傅大人最为核心的思想,也正是这一点,如今大汉的法典便加入了儒法并施的核心思想,成为了高效的法律机器,就仅此一点而言,太傅大人便功德不尽。

数十年前入朝,在大汉倾倒之际,不知多少隐于民间的隐士与大能,纷纷来援,其中诸多前朝之官,受尽了屈辱,不远再次踏入仕途,也正是太傅大人的一呼百应,才填不上了那新朝官位的空缺,可以说能有如今的文官鼎盛,太傅是那最出力的人。

太傅姓池,年少无名,传闻于其父母生长于楚地山林之中,后于山涧小潭处悟得儒法,已是不惑之年的太傅大人便就此出山,周游列国,行车讲学。

得名鱼渊,池水鱼渊,其心意也远非鱼渊可止。

老太傅想到了楚鹿潭,那个当时朝气蓬勃的男子,便是一阵摇头:“锋芒太盛。”

老太傅何曾不喜那个才华横溢的男子,那个运筹帷幄的男子,只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恐怕他在做那些事的时候,也就已经想好了这些吧。

老太傅轻轻迈出队列,面向天子轻轻一颔首,一躬身,天子也是正一时语塞,看到老太傅出面,便赶忙请他讲说一番。

天子平日里其实是一个极其有着威严的男子,纵然是他有着一身江湖痞气,但是他也知道在朝堂之上该如何表现,不然也无法驾驭人心,但是今日,他确实有些无解了,前朝的烂摊子,他曾经也是一度在泥泞中寸步难行,叫他不知从何说起。

“好孩子,我想说的就是很简单的,我希望你不要怪罪你的父亲,尽管他为此可能已经抛弃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