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赵昚疑虑(2 / 2)

大宋燕王 战国萧烟 1810 字 11天前

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到底有多大的本事,赵昚也无法估计。

但赵昚很清楚,如果当初没有杨丛义提兵十万从大名府南下兴仁府支持他,他不可能进得了汴京,更不可能统治江北数百州土地,稳坐皇帝宝座。

汴京附近的三支北伐大军,唯独杨丛义明确的支持他继续当皇帝,后来更是将亲自训练出来的最精锐的骑兵部队完全交到殿前司手中,让他初来汴京时,手中便握有一支完全可控的强大军队,凭借这支由皇帝亲自控制的精锐部队,他才迅速在汴京站稳脚跟。

可以说,在那种情况下,换了其他统兵大将,没有任何人会心甘情愿的将培养多年的精锐部队完全上交到根基不稳的皇帝手中,但杨丛义就这么做了。

没有杨丛义就没有如今的汴京,也没有赵昚的皇位,赵昚自己非常清楚。

可即便如此,赵昚还是忍不住想要看清杨丛义的内心,因为他始终觉得杨丛义绝不简单。

赵昚的看法跟金国皇帝完颜亮一致,一切他们看不透的东西,对他们来说都是危险的,他们都在一起观察研究杨丛义。

当然,他们是没有机会在一起探讨了,也不可能互通书信。

对于杨丛义,赵昚离他这么近都觉得看不清,更何况是根本没有见过几面的完颜亮,他就更加看不清。

其实杨丛义并没有多复杂,绝大部分关于他的信息,他根本就没有刻意隐藏,只是在意他的人不信罢了。

赵昚对杨丛义的怀疑减轻了,但疑惑却更深了。

同样,在距离汴京城几百里外的济南府也有一群看不懂杨丛义的人,面对杨丛义,他们心里同样满是疑问。

“大人,朝廷不允许我们开战,又让我们当着真定府、燕京金军的面练兵挑衅,朝廷到底是怎么想的?”

“天天练,练了好几天月了,又不让我们打,兄弟们每天都在问什么时候打,我都不知道怎么跟他们说。”

“金军占的那些小县小城,里面也就两营人马,千把人驻守,只要朝廷同意我出兵,保证不要半天就能拿下!”

“是啊,就那样的小城,给我半个月时间,我能拿下五六个。朝廷到底什么时候才让我们打,兄弟们都等不急了。”

各军统制官齐聚帅府,对杨丛义这几个月来下达的命令意见很大,因为他们左右为难,根本搞不清楚朝廷和帅府的意图,所以趁着好不容易等来的集中议事的机会,纷纷问了出来,都想求一个答案。

然而,杨丛义并不想透露自己的真实意图,因为时机未到。

要想北伐一举成功,必须先取河东,而要顺利夺取河东,济南府、河间府方向必须给金国压力,不说给多大的军事压力,至少要分散他们的精力,把他们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河间府,如此一来,辛弃疾才能在河东大胆施为。

所以杨丛义并没有向他们解释过多,只是告诉他们要遵照执行,理解要好好执行,不理解也要好好执行,这是朝廷的要求,也是帅府的要求,同时也是他个人的要求!

听杨丛义这么一说,一众统制官还能说什么?

再加上济南府都统制罗聪、河间府都统制姚昶在一旁附和,众统制官更没话好说。

一个小小的统制官能得到的信息很有限,因此也不能要求他们看得太宽太远,对他们来说,现在只需要依令行事,并不需要他们具备过多的自主性。

这次聚将议事也没有太重要的事情,只是让各军统制官一起来帅府聚一聚。

想打胜仗将帅之间就得相互熟悉,只有熟悉了,才能建立互信的关系,在战场上互不信任,想打胜仗那是不可能的。

杨丛义离开边境多年,边军将官这些年也换了不少,当年熟悉了的一些人,有些已不在军中,还有一些调往别处驻防去了。

还有,他原本就对大部出自山东义军的济南府、河间府军队不熟悉,长久以来又没有特别关注,对这些将官就更不熟悉了。

这次他要在济南府、河间府停留很长一段时间,这里短期内侍三方对峙的局面,可能有小摩擦,但不可能发生大战,他要借这个机会尽快熟悉诸将,基本摸清他们的底细。

第一次聚将议事,众人称述了各军日常训练内容和成果,而后杨丛义又让大家各抒己见,就如何对金军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发表意见。

从结果来看,第一次聚将议事的目标,基本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