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船队出海(2 / 2)

大宋燕王 战国萧烟 1802 字 11天前

“什么?”杨丛义大惊,一把将她手里的剑夺下,紧紧抓住她的手腕,眼中满是疑惑与惊恐。

“杨兄,你这是做什么?”汤鷽挣了几下,没有挣脱,也是一脸疑惑。

“什么不想活了,你给我说清楚!活的好好的,有什么想不开的你跟我说啊,我们从武学相识开始,如今多少年了,有什么难事你跟说,活着不好吗?”杨丛义非常激动,汤鷽是他在这个世界第一个真正的朋友,对他来说意义非凡,她怎么能死?

“放手,你弄痛我了。我不想活了,就是想死吗,不能让我把话说清楚?”汤鷽虽在抱怨,但言语之间却柔情满满。

一见对方如此模样,杨丛义马上意识到他可能把问题想偏了,于是只能尴尬的将紧紧抓住的手松开,一时之间,那只手竟然无处安放。

“我不想再活着回到临安,也不想当官了,我想在一个没人认识我的地方,安安静静的活下去。以前我跟你说过的,还记得吧?”汤鷽轻轻揉着自己的手腕。

杨丛义点头,这话她的确说过,而他当时用善意的谎言欺骗了她,带她离开了那座荒岛。她这些年在琼州经历了什么,几乎没有跟他说过,几次问起来,都被她一言带过,想来应该是一段十分艰难的日子,一直这么活下去,对她来说确实残酷,如今想退隐,也在情理之中。

“好,我支持你。等回易回来,你就隐居吧,要是没有合适的地方,我建议你去流求,那边环境很好,四季如春,很适合隐居生活。”

“你也会去流求吗?尊夫人怎么安置?”汤鷽转头看着对方的眼睛,誓要问出个答案。

“清尘也会去,等回易回来,我会把她送到流求,如果不介意,我们可以在一起生活。”杨丛义眼神坚定,他告诉自己,这是真正的承诺,绝不能食言,再也不能食言。

“不介意是假的,不过要是她愿意,我也不是不能接受。”汤鷽低下了眼神,顿时有几分温柔。她已经二十七了,还能介意什么?若不能接受,恐怕就要孤独终老了。

“好,那就这么定了,等船队回来,你就去流求,剩下的我来安排。”

“多谢杨兄。”汤鷽无限温柔的抓住了杨丛义的手。

腊月初七,最后一艘战船驶出泉州湾。

至此回易船队一百多艘船全部离港,扬帆起航,前后绵延百里,借强劲的北风,向南方漂去。

半个月后,船队到达琼州,在万宁休整五天,补充淡水,补充物资。

当年第一次回易成功之后,朝廷便将汤鷽差遣到琼州,在万宁营建港口,为往来的回易船队提供些许便利。再临琼州,她没有下船,更别说登岸。

腊月二十四,船队再次起航,按海图所示,风帆全张,直下南洋。

十天后,绍兴二十六年正月初四,船队顺利抵达占城国都毗阇耶,船队在沿海抛锚,休整十天。

杨丛义作为回易正使,带着早已准备好的礼物和大宋国书见到占城国王。

两国从第一次回易开始就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关系,占城多次向临安派遣使臣进贡,大宋再次派来使臣,占城国上下敬若上宾,给了杨丛义最高的外宾待遇,全程不敢有丝毫马虎。

在王宫宴饮一天后,占城国师亲自陪同杨丛义游玩三天,而这国师不是别人,正是多年前与他有过合作的那个章先生。

章先生当年在现国王夺取王位时,出了大力,立了大功,加上他又精通多国语言,特别是精通汉语,对汉文化了解颇深,了解大宋,能跟临安说的上话,能为占城谋得好处,因此深得国王信任,步步高升,几年时间从一个谋士升为尊贵的国师,能影响一国外交和内政。

三天游玩,章先生不停的向杨丛义打听临安近况,因为他已经三年没去临安了,不知他之前结识的大宋高官是否还在朝中。

杨丛义给他的答复,让他颇为失望,三年时间大宋朝廷里的高官早就轮换了一遍,他之前结识的人几乎全都不在了,除了宰相秦桧,然而秦桧看不起南蛮,跟他并无多少交情,甚至连话也没过两句。

临安已无旧人,而眼前之人,几年不见,官职攀升,从一个小小的回易参军变成了代表大宋朝廷的回易正使,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只要跟他打好关系,将来再去临安有所求,也不会两眼一抹黑,只要能沟通两国关系,国师之位谁也抢不走。

于是精明的章先生对年轻的杨丛义百般讨好,金银珠宝、房子美女,样样都送,杨丛义来者不拒,全部收下,因为他对章先生也有所求。

占城国地理位置很好,东临大海,北接李越,西依真腊,南来北往的物资与信息,几乎全在这里汇集中转,也许将来还要通过他们跟李越和真腊做买卖,大宋需要在这儿站稳脚跟,需要一块足够大的土地。

之前听宣威军旧将说过,张彪经营的那块地方跟几年前相比人多了不少,但土地扩张受到限制,几乎被禁锢住了,这次登陆占城,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当他把土地问题提出来,章先生马上拍着胸脯应承下来,直言包在他身上。

在毗阇耶休息三天后,杨丛义离开国都,代表朝廷巡视大宋在占城的第一块土地,占城宣威军留守营地。

营地比之前大了很多,良田成片,房屋建筑相连,整个营地的风格与毗阇耶大不相同,透露出浓浓的大宋风情。

营中,杨丛义见到了多年不见的张彪,他的变化很大,言行举止早已不是捕头的模样,更成熟也更稳重。

驻守占城八年,不仅自给自足,在占城站稳了脚跟,原本的一千宣威军还扩充到了两千人,除此之外,营地里还住进了数千家眷和普通百姓,留守营地,变成了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