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十七章 商讨(2 / 2)

阴阳网店 谢庆生 2331 字 28天前

赤脚大仙没好气道:“说你是孩子你还不承认,周昊能等那么长时间吗?我看啊,他当初设立阴阳理财的时候,就是准备用这个威胁天庭的!”

“既然如此,他怎么可能和他们打上一两百年?真是猪脑子。”

雷震子也点头,觉得秃头大仙说的很有道理。

哪吒淡淡道:“嗯,那个没我大的人就不要发表意见了,我是孩子的话,你特么就是个婴儿。”

嘴上这么说,哪吒的心里可不这么想。

哈哈哈,天罡术·大小如意真是太好用了!

连他们都没看出来!

以后我岂不是想长多大,就长多大了?!

杨戬皱眉道:“不可能,周昊兄弟推出阴阳理财的时候,根本没觉醒,既然他没觉醒,怎么知道前世的事情?”

“我认为,当初周昊兄弟开发阴阳理财,纯粹是想要服务天庭,为天庭众神谋福利。”

“所以,从本质上讲,周昊兄弟这人还是相当不错的,自己在凡间发了财,还不忘了我们这帮在天上的朋友,难得啊。”

哮天犬则是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其实,他也达到了仙尊之境。

他是跟着杨戬一块儿去的,两人算成了一人。

嘿嘿。

伺机而动吧。

雷震子叹气道:“那怎么弄啊?杀了周昊,咱们的存款就保不住了,不杀的话,真的打一两百年?这又不现实。”

的确,进退两难。

总结下来一句话。

钱是王八蛋。

哪吒笑道:“这有啥的?我感觉周昊将会是第二个孙悟空,咱们适当放点水,这事儿过去也就过去了。”

“刚才杨戬不说了吗?周昊是个好同志呀,既然如此,也不会对我们赶尽杀绝的吧?”

杨戬又是摇头。

“什么孙悟空呀,两人差远了,当初的孙悟空,显然是受佛门控制的,我甚至认为这是如来佛祖策划的一场阴谋。”

“你们就没发现,三清们都没怎么管这事儿吗?后来看差不多了,太上老君扔了个金刚镯下去,瞬间摆平了猴子。”

“而且,更重要的是,当时孙悟空和天庭没有仇恨,想称霸天庭只不过是一时兴起。”

“周昊不同,他前世的事情大伙儿也都知道,他是带着怒火来的,所以想要和平地解决此事,根本没有任何希望。”

赤脚大仙不爽道:“那咱们还研究个屁啊,要我说啊,咱们还不如趁着这个时间,疯狂借贷款,直到把存款都贷出来为止。”

“嘿!别说,我这意见可能还真的很有用啊!反正周昊这趟是输定了,要是八仙也都成了仙尊之境,那咱们这贷款就真的不用还了!哈哈哈哈!”

好像有那么一个说法,说是秃顶的人,脑子都聪明。

看来赤脚大仙也是拥有大智慧的人啊。

杨戬没好气道:“就你聪明,聪明得头发都快掉没了,阴阳理财里明文规定,贷款只能用来购买阴阳轩里的东西。”

“其中价值最贵的也就是笔记本电脑,可这个东西,每个id只能购买一个,周昊兄弟的智慧,能甩你九条街呢。”

赤脚大仙不说话了。

妈的,这个周昊,肯定早就觉醒了!

不然怎么会设置这么缺德的东西!

“那不如这样吧,我们去多找几个还没买过笔记本的人,让他们贷款买,完事儿我们把电脑打八折出售,这样总没问题吧?!”赤脚大仙补充道。

哈哈哈。

我找上10个天兵来,他们买,两百万一台电脑,打八折卖掉。

这特么不就是1600万?!

哈哈哈哈!

哪吒赶紧捂住了赤脚大仙的嘴。

“你就别再说话了好吗?现在但凡是天庭中人,哪个不是人手一台笔记本?连巡逻的天兵都抱着笔记本看电影呢!”

这么说吧,会买笔记本的人,都已经买了,不会买笔记本的人,这辈子也不会买了。

连元始天尊都迷恋起俄罗嘶方块了。

还有谁能坚持的住呢?

赤脚大仙这回是彻底不说话了,场面安静了下来。

飞了好一段距离,雷震子才发表意见。

“老杨啊,你跟周昊的关系那么好,要不你去说说,看看他能不能通融通融?我们要求也不过分,把死期变成活期就行了,对吧。”

哪吒和赤脚大仙疯狂点头。

“对,对,讲得对!”

杨戬皱起了眉头。

“这事儿怕是不好办呐,且不说周昊能否同意,他就算同意了。”

“我们这刚拿到存款,回头就去攻打他的反天总分队,是不是有些不仗义?”

好像是这么一说。

这四个人,没有一个不是华夏正神。

哦,先是拿回了钱,回头跟个疯狗似的和周昊干仗。

这也太禽兽了吧?!

雷震子思来想去后说道:“不如这样,咱们也给他点好处,提前告诉他天庭的实力,让他做好准备,这个小子可不止咱们那点儿存款了吧?”

赤脚大仙眼中闪烁着仰慕之色。

“小伙子!你这个提议相当有建设性啊!就这么办!”

哪吒拍了一下赤脚大仙的秃头。

“办个屁!鸿钧老祖都回来了,你还敢这么做?万一要是被他老人家发现了,治你个私通敌人之罪,你嘎嘣一下立马就得死,你信不信?”

这话说得赤脚大仙都快吓死了。

私通。

这尼玛是多大的罪名?

自己可受不了。

“呸呸呸,我可没说过这话,这话是雷震子说的,我也没有发表过任何意见,这事儿和我无关!”

真是好兄弟啊,一有风险就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了。

雷震子也没鄙视赤脚大仙,而是捏着下巴说道:“我看未必,我们这么做,并不是给周昊通风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