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2 / 2)

重生一九八二 甜饼 3271 字 1个月前

不过事实证明,舒雨是内行人,他必须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工作。否则失去工作事小,大不了回美国继续看着天花板,但让人看轻自己,才是他不能接受的。

而且那一句,意义重大,让他隐约觉得,也许这是他人生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一步。

而此时舒雨正在翻看郁远志定下的考核细则,还有之前提交的调整管理层职责的提议。两件事都势必要执行下去,但又困难重重。

电话打出去,“贺主任来我这里坐一下。”

“年底之前,把房子的事落实下去,不回老家的,正好留在新房子里过新年。”舒雨说道。

贺元春是喜上眉梢,“大家伙都盼了几年了,之前有些人不知道是带电梯的高层,还以为跟农村建房子似的,半年就能搞定,急匆匆的把家里人都给接来了。”

不过好在公司的收入水平不错,不想挤在单身宿舍的,可以在公司附近租房子住。但谁不想住到气派的楼房里,何况还是带电梯的房子。

“嗯,你们组个班子,好好商量一下怎么分配的事,三个原则,一是需要将老人和子女接过来照料的优先分配,事后要追查是不是将人接过来共同生活。二是学历有加分,三是年限有加分。还有一点,房子不是免费的,按市价的三分之一收取,水电物业费用自理。”

贺元春连连点头,“这是肯定的。”

现在深城的房价,已经飙升到四五千一个平方,稍远一些的地段,也已经达到二三千一平,根本没几个人敢去想买房子的事。

虽然公司年年涨薪,中层管理干部五六百,高层管理干部七八百,在九零年可以说是妥妥的高薪。但面对房价,完全不够看。

公司盖的楼房,虽然离工厂有一段距离,但附近学校和商场一应俱全,非常适合生活。三分之一的租金,房东又是公司,自己不换工作根本不必看房东脸色,或被逼着搬家,这样的好事,谁不想要。

于是公司的风向一变,创业毕竟是未来两年的事,分房子可是现在的事。

贺元春整天开会,工人也派了代表参与,不用说房子成了公司里的头等大事。若不是郁远志提前发话,讨论归讨论,不许耽误工作,否则取消分房资格,大家真有可能连工作都摆到一边,专心于自己到底分不分得上房子。

等到了中高层的例会时,贺元春将讨论好的分配方案,以及按这个分配方案公司里的分房情况做了一个统计,交给舒雨。

此时郁远志也将提前给舒雨看过的文件分发给大家,一看需要重新改变现在的管理结构,不用说,众人面面相觑,心里多有抵触。

再看下一份,业绩考核。

所以说假洋鬼子就是奸诈,以前公司只有业务人员和一线员工有考核指标,现在倒好,人人都有考核指标。

每个岗位的考核指标都不一样,而且统统可以量化,这就非常厉害了。以前的粗放式管理,很多员工的工作无法做到量化,干的好不好,工作量饱不饱和,只能估计。但现在统统可以量化成指标,而且看上去就很专业。

只是,每个自由的灵魂,都不希望受到束缚,如果上班都不能偷懒,那工作也就失去了灵魂。总之一句话,谁也不希望在自己头上套个紧箍咒。

“今天争取讨论出一个结果,提前说一句业绩考核是未来创业投资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好了,现在开始吧。”舒雨说道。

大家飞快的思考利弊得失,业绩考核和创业有关,那就没法拦。剩下一个改革管理层,一个分房指导意见,等于是一换一。

到底换不换呢,大家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的目光中找到了答案。

换,怎么不换,为了这份分房指导意见,大家忙活了半个月,这么多的工人和管理层,都得照顾到,中间多少琐碎的工作要做,多少情绪要调节。这会儿大家都在外头嗷嗷待哺,就等着好消息呢。

如果意见被舒雨打回来,他们的威信就全完了。很多之前做过的工作,统统等于白做。

同意归同意,管理层怎么改革,他们还是得好好挑挑刺,找找毛病,不能让舒雨觉得,留学回来的,就什么都是对的。

会议在亲切友好的交流中进行,气氛热烈,交锋无数,明枪暗箭冷箭,统统朝郁远志射来。郁远志的口才着实是好,摆事实讲道理,分析利弊。甚至甩出诱饵,分而化之。

最后,舒雨笑容满面的在三份文件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给大家一周的时间安排好。”

拖得时间越长,变数越多。

管理并非是一味的打压和不顾所有反对情绪的强推,就算古代的大臣也敢和皇帝讲条件,更不用说公司。管理的本质就是互相妥协的艺术,让所有人开开心心的接受,才能将事情最快的落实下去。

否则就算员工不敢反对,但阳奉阴违谁还不会吗?如果是整个管理层的阳奉阴违呢,难道把所有人都开了重新招?这明显是最极端的做法,根本不可取。所以舒雨选择用更舒服的方法,快速将她想要推行的管理都推行下去。

公司的宿舍楼,舒雨和许然自然是各有一套,郁远志几个高层管理也都是有的,包括黄灵都搬进了公司宿舍。

大量的工人住进新的宿舍楼里,按照约定,要把家里的老人或是孩子接到身边。如果老人故土难离,就把家里务农的爱人和孩子接到身边。

爱人可以再去找份工作,孩子也能在身边就近入学。入学问题舒雨直接找政府部门,给厂里员工解决学籍问题。

“工人其实很好招的。”有几个管理层隐讳表达过自己的观念,觉得不必为工人付出这么多。有员工宿舍就行了,六人一间,一层二十几间,一栋五层的宿舍楼就能住下六百人。工厂里有个两三栋,什么都够了。

舒雨冷冷一笑,见过自私的,没见过这么自私的,没花他们一分钱。就因为自己和工人都住在公司提供的廉租房里,便觉得档次没有拉开。

“不想和工人混住在一个小区,就自己搬出去住豪宅好了。”此话一出,再无人敢乱说这种话。

两千年以前,工人确实好招,但熟练工人在任何一家公司,都是需要培养的,好不容易培养起来,拱手让出去给别人做贡献吗?

年底回到京城过年,时间悄然滑到一九九一年,大城市越发的繁华,四处都是工地,修高楼的,修商品房的,已经开始初露基建狂魔的雏形。

这个时候很多赚到钱的公司,开始盲目扩张,然后在几年后死于盲目扩张。舒雨正是害怕这种风气,所以一定要将公司的管理专业化,可控化。

舒雨在京城过完年,直接在路英办公的大楼,买下另一个楼层。一边装修一边暂时在路英多余的办公室里办公,顺便接待来京城的黄会长。

“今年慈善基金增加到二百万,可以把您去年念叨了好久,想做又没做的事,都给做了。”舒雨给黄会长倒上茶,不管他们的身份如何变化,但在舒雨这里,永远拿他当自己的老师。

黄会长乐呵呵的笑,摸着发亮的额门,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发际线越来越高。

“见到的事越多,想办的事就越多,开始心里那个急啊,恨不得一口气把所有的事都做了。后来才知道,这根本不可能。做一件就扎扎实实办好一件,再不时回头监管,让好事能真正发挥好的作用,才是我该做的事。”

黄会长黑了瘦了,但精神却极好,有一种当老师时都不曾体会过的感觉。原来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能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满足感。同时,也是一种自身价值的体现。这种精神上的享受,让他觉得自己脱离了低级趣味,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对了,我还在老家结识了一个朋友,还是个美籍华人呢,跟着我跑前跑后,帮了不少忙。还问我们收不收捐赠,说要给我们捐点钱。不过我记得你说过,不接受外头的捐赠,所以我说得回来问问你。”

舒雨沉吟道:“我们不接受捐赠,主要是接受社会捐赠就必须帐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但现在这个阶段,我们人手不够,暂时不想把摊子铺得太开。”

“如果有人想定点捐赠一个项目,觉得我们比较靠谱,那也可以单独就这一个项目接受委托。我们就当是练兵了,也能达成老人家的心愿。”